<u id="xz0zn"><sub id="xz0zn"><pre id="xz0zn"></pre></sub></u>
        <wbr id="xz0zn"><ins id="xz0zn"></ins></wbr>

      1. <i id="xz0zn"><thead id="xz0zn"></thead></i>

      2. <i id="xz0zn"><sub id="xz0zn"></sub></i>
        詳細顯示

        地理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意義深遠

        點擊數:17577  發布時間:2011/12/12 0:00:00

                中國經濟時報:我國地理信息技術已在國土、交通、城市管理、農業、林業、水利、環保、統計、國防等政府部門得到應用,目前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陳金亮:主要是深度和廣度不夠,僅以農業為例。第一,農村土地確權到戶有待有關部門應用衛星遙感技術。農地確權到戶,是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保護農民合法權益和落實耕地保護制度的基礎和前提。但是,由于靠人工實地測繪每戶農戶擁有承包經營權的每一個地塊的位置和界址的工作量十分巨大,若再有權屬爭議,測繪工作還需反復,工作量還會成倍增加,因此完成這項工作不僅需要投入大量測繪專業人員,而且耗時長久。這是造成我國目前農地確權到戶推進緩慢的重要原因。

          高分辨率衛星遙感成像為完成此項工作提供了高效率、低成本的技術手段。首先,對確權區域進行高分辨率的衛星遙感成像,為確權提供直觀、全局的地域圖;然后,由鎮召集各村,根據地上標志物,討論劃定各村的地塊界線,將土地確權到村;遵循同樣的方式,依次由村將土地確權到組,由組將土地確權到戶。

          第二,實施有針對性的農業補貼有待衛星遙感技術的應用。目前,我國農業補貼的方式是“補地”而不是“補糧”,即不是根據糧食作物的實際播種面積發放農業補貼;無論土地是否種糧,現行農業補貼按第二輪土地承包計稅面積發放。在此方式下,一方面,在確定農業稅計稅面積時并未計入的村集體耕地,以及土地整理、復耕形成的新增可耕地,即使種糧也得不到補貼;另一方面,即使一些承包地荒蕪、沒有種糧,承包農戶仍可得到補貼。出現這種“該補的沒有補、不該補的卻補了”的情況,有悖于政府發放農業補貼鼓勵農民種糧的政策初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政府已意識到改變農業補貼方式的必要性,但由于難以準確掌握糧食播種面積,而依靠由各級政府層層統計上報的傳統做法又難以杜絕一些地方夸大糧食播種面積的舞弊行為,將農業補貼按第二輪土地承包計稅面積發放給承包人實際上是中央政府不得不做出的一種選擇。

          借助衛星遙感監測,中央政府可以準確掌握糧食作物的播種面積,將其與包含土地權屬及其流轉信息的地理信息結合起來,能夠根據糧食作物的實際播種面積將農業補貼直接發放到實際種糧人手中,從而增強農業補貼政策的針對性,大大提高其政策效力。

          基于以上思考,我們認為,今后要最大限度地開放基礎地理信息資源。要在保證國家秘密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向企業提供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支持,鼓勵企業利用地理信息公共平臺進行增值開發,開展地理信息產品的應用和服務,降低企業成本,促進企業和大眾應用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久九九精品免费视频_久久在a左线视频观看_国产最大无码中文字幕_国产久永噜噜亚洲
        <u id="xz0zn"><sub id="xz0zn"><pre id="xz0zn"></pre></sub></u>
            <wbr id="xz0zn"><ins id="xz0zn"></ins></wbr>

          1. <i id="xz0zn"><thead id="xz0zn"></thead></i>

          2. <i id="xz0zn"><sub id="xz0zn"></sub></i>